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例行新闻通气会获悉,成都市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生态环境保障工作上,基本实现了大运会全过程碳中和。大运会赛事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碳排放量约37万吨,由国家核证碳减排量、林业碳汇和“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的方式进行全部抵消,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体育赛事。
“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是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的实施路径。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成都大运会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赛事期间共有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用于交通服务,其中包括80辆涂装“大熊猫”元素的氢燃料电池大巴。
不少比赛场馆设计建造也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如凤凰山体育公园综合体育馆、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等大运会相关场馆构建“多能互补、智能耦合”的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