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零碳、净零碳,傻傻分不清?

说起“双碳”,有好多名词我们一定都听到过,前一阵城科会发布的《碳中和建筑评价导则》,今年住建部可能会发布国标《零碳建筑评价标准》,深圳市之前发布的《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方案》,上海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发布的团标《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以及目前市面上已发布的林林总总的“零碳产品”、“碳中和声明”。各种名词“碳中和”、“零排放”、“净零排放“、”“近零排放”、“零碳”已经要把人转晕了,感觉他们好像都是一个意思。那本篇文章我们来看下它们分别是怎么来的?准确了解他们的边界,才能方便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使用正确的名词。

首先我们可以暂且把这些分为两类,一个是“排放”,一个是“碳”,其中“排放”主要为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碳排放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而当讲到碳排放时主要是针对二氧化碳,包括碳中和、净零碳排放都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当然,二氧化碳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的77%,管住了二氧化碳也就管住了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

资料来源:《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碳中和”的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其从大气中去除的碳量等于排放的碳量。从本质上讲,碳中和是一个更狭义的术语,用于表示净零中发生的情况,特别关注碳的去除。

而我国的“3060双碳目标”,“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的碳达峰主要关注于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峰。

净零

Net Zero

“净零”这个概念来源于《巴黎协定》提出的2℃温控目标,并力求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要求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影响。与此同时,很多的国际大公司也基于科学碳目标设立方式相继宣布自己的净零排放目标。在这里,与碳中和不同的是,净零排放是包括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所有温室气体,其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时,被称为净零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中性

Climate Neutral

“气候中性”来源于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其定义为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时,就是气候中性(或叫气候中立)。这个是比碳中和、近零排放更为宏大的一个概念,还需要考虑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应,例如辐射效应(比如来自飞机凝结轨迹的辐射效应)。

总而言之,“碳中和”狭义上来说只与二氧化碳有关,“净零”包括所有温室气体,“气候中性”还考虑其他气候影响。但是说到“净零碳”其实和“碳中和”概念差不多,但是“净零”相对于“碳中和”对于产品、组织的要求更高,“碳中和”是指不增加碳排放并通过补偿实现碳减排的政策。“净零”则意味着做出改变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最低——并将抵消作为最后的手段。

零碳

Zero Carbon

“零碳”这个概念,主要是从产品端来考虑,由原来的低碳产品、低碳建筑更进一步实现“零碳”。“零碳”从原理上来说应该是表示不产生任何碳排,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过程确实是零碳排的,但是再生产制造过程中其实并非零碳。而在建筑领域,“零碳建筑”概念多见于欧美国家的研究,而每个国家对于“零碳建筑”的定义都不甚相同。比如英国将建筑包括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热水,以及烹调、洗涤、娱乐等在内的所有相关电器、设备所使用的能源所带来的碳排放为零。对于“零碳建筑”会分为几个层级,比如运行阶段零碳、全生命周期零碳等等。

“零碳”相较于“碳中和”来说,“碳中和”是比较宏观的大的概念,且会更注重碳的抵消的部分;而“零碳”更多是对于单体的描述,对象较为具体,且更注重自身本身的碳排水平。而在我国关于“零碳”的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等待之后将要出台的标准要求。

近零碳

Near-Zero Carbon

“近零碳”这个概念主要是从“零碳建筑”、以及“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而来,“近零能耗建筑”来源于国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该标准被称为中国版的PHI标准,要求建筑采用一系列主动式、被动式技术实现建筑的自身能耗降低,以达到要求的近零能耗水平。而“近零碳建筑”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解释,需要等待《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的发布。大概率是在“零碳建筑”之下,考虑成本和技术效果平衡之下的一种建筑等级。


在解释了这么多概念之后,想必大家会对这些词汇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比如前段时间元气森林发布的旗下首款“零碳气泡水”,并主打“净0碳”的概念。

但实际上这种零碳概念被质疑概念混淆,因为这个只是依据PAS2050计算了产品的碳足迹,并通过注销等量的VCS核证减排量完成中和,所以这个只能说是“碳中和汽水”,而不应该被称为“零碳汽水”。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主要出于营销的目的将这些概念有意无意地混合在一起,可能会误导那些真正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

在这里,我们再来重申一下碳中和,目前PAS2060是唯一公认的国际碳中和标准,而ISO的碳中和标准目前还正在修订中。对于碳中和往往需要对范围有一个界定,是一定时间内或者一定范围内碳排放与碳抵消相中和,至于这个时间在国家、区域层面上往往是以年为最小时间单位。

而且一旦一个组织、国家声称在某年实现中和后,以后是不能再出现净排放的,否则就是伪中和。对于全球来说,当全球碳中和开始的那一年就是全球累计碳排放达峰的时候,理论上也是全球温度达峰的时候,想想感觉有点绝望呢/(ㄒoㄒ)/~~

参考文献:

  • https://mp.weixin.qq.com/s/e_v9TILOK-FdDY3vInmcVQ
  • https://mp.weixin.qq.com/s/dhjYZwBVALXymTUK98mmqg
  • IPCC第六次评估第III工作组报告
知识科普

建筑垃圾:放错位置的资源

2022-8-18 15:29:14

知识科普

丁仲礼: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

2022-9-5 11:15:0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