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之实现相对“净零排放”。目前ISO的碳中和标准正在编制中,广泛应用的碳中和国际标准比如英国的PAS2060,可以根据该标准实现一段时间内的净零排放认证。
“carbon-neutral”一词在2006年被《新牛津美国词典》评价为年度词汇,并在2007年被新版《新牛津英语词典》正式收录。
《IPCC1.5℃特别报告》中提到当一定时期,认为碳排放与人为碳移除达到平衡时,即实现了净零碳排放。“净零碳排放”也成为“碳中和”。又见“净零碳排”和“净负碳排”。
目前ISO的碳中和标准正在编制中,广泛应用的碳中和国际标准比如英国BSI的PAS 2060:2010,可以根据该标准实现具体标的物一段时间内的净零排放认证。
什么是“碳达峰”?
碳达峰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将被定义为“在排放量降低之前达到的最高值”。碳达峰之后,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碳排放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难度。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认为,碳排放达峰并不单指碳排放量在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排放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有多少国家有碳中和目标?
巴黎协定之后,缔约各国积极采取有效行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应对气候风险能力。 目前为止已有超过130个国家采取相关行动把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相对净零排放)作为目标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污染以及提高资源利用,可持续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趋势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可。
根据官方信息平台 https://eciu.net/netzerotracker 上显示:全球已经有13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或“净零碳排放”目标,其中大部分计划在2050年实现,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将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一些国家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早。如乌拉圭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芬兰2035年,冰岛和奥地利2040年,瑞典2045年,苏里南和不丹已经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实现了碳中和目标,进入负排放时代。。不丹人口不到100万,周围有森林和水电资源,碳中和比大部分国家都容易很多。但是经济增长同样对碳排放增加压力,其承诺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保持碳中和。
各国碳排放情况差异巨大,面对的减排形势也不尽相同,下表以2019年数据建立主要国家“碳中和”形势散点图。散点颜色用以区别该国近期所宣布的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包含立法确立或官方承诺),散点面积大小用以描述该国人口数量。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碳达峰国家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4个。其中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
到2030年,还有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峰。届时全球将有58个国家实现碳排放达峰,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0%。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2019年6月27日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碳中和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碳中和目标范围可以覆盖全球88%的碳排放,90%GDP以及85%的人口。
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历程:
自京都议定书后,中国提出过三次自主减排目标:
2009年提出的目标(已实现)
-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 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015年提出的目标(被替代)
- 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 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2020年提出的目标(新目标)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 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 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15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法国访问期间,宣布了中国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文件,描述中国2030年的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国2030年“碳达峰”承诺为未来“碳中和”目标跨出了阶段性的步伐。
2020年9月22日,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中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于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了降低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蓄积量、提高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等四项2030年自主贡献目标。其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多次反复强调,表明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决心,并在十四五计划中重点规划相关工作。
2021年可称为中国“碳中和”元年,国务院2月22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绿色低碳经济作为顶层设计得到正式部署。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1+N政策体系,未来四十年内,中国将开启一场经济社会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碳排脱轨给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积极推动碳中和部署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在国际关系中,世界各国积极布局低碳经济直接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的局势走向,其中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全面重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带来投资机遇和合作机会。美国也因此而急忙回归巴黎协定。如果不及时把握先机,中国可能错过发展先机,削弱国际话语权。
同时,国内减排成效显著,2019年碳排放强度(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8.1%。2017年提前3年便实现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森林储蓄量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占比达到15%以上,实现2009年我们提出的承诺。所以在国家统领、各行各业的探索努力转型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届时会完成目标。
来源:国家统计局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