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竞赛重点围绕碳中和示范校区一期示范建设(350亩)以及未来整体校区(1000亩)的建设规划,聚焦低碳、零碳或负碳等关键技术,结合校区内的交通、建筑、能源、生态循环和智慧化管理等方向,形成碳中和示范校区的建设理念和思路、技术路径和目标,并形成可行方案,作为碳中和校区建设的重要参考,为加快实现未来低碳城市和零碳建筑图景提供借鉴。
建筑规划设计:马溯设计
零碳顾问:朗绿科技
景观设计:swa
1.校园碳中和
本项目以一期建设作为试点,通过构建校园低碳建筑体系、综合能源体系、绿色园区体系、智慧管理体系,实施校园碳管理,将零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教育及制度体系中,积累低碳校园可推广、可落地的建设经验,实现校园全域在运营过程中的净零碳排放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设计任务书识别出来的碳排放范围如下:
由于目前没有碳中和校园相关标准,所以我们定义碳中和校园的实现目标为:
碳排放量 – 碳消除量 < 0
or
碳排放量 – 碳消除量 < 范围外碳补偿量
为此,我们提供的碳中和服务技术路径如下,通过项目估算、模拟确定项目碳中和路径,并提供相关减碳技术方案、产能方案实现最大限度的碳排放降低,对于无法实现抵消的部分可以考虑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碳信用,从而实现碳中和。
经过估算,我们得出本项目拥有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并在碳排放、能源使用、建筑运维、交通、景观、废弃物、水资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指标要求。
2. 建筑设计
本项目的设计概念是:将现代建筑艺术与自然和传统元素融为一体。所有建筑的形态都来自于当地的植物,尤其是这些植物的叶片 ,这一意向蕴含着“ 根深叶茂,立德树人 ”的思想。
由于木材隐含碳排放最低,本项目所有建筑内部结构建议采用木结构,尽量避免使用隐含碳最高的材料-铝材。同时在整体规划中将4 栋学院综合楼和创新中心融合为一个超级综合楼,与5栋独立的建筑相比可以减少20%的建筑外立面,不仅可以节省造价,同时能有助于提升建筑效能,增加屋面光伏可利用面积。通过不同单元之间的连廊将整个超级综合楼串联起来,同时每个单元内部设计有中庭进行自然采光。
3. 综合减碳
本项目围绕建筑和园区应用了多项减碳技术,包括被动式建筑、主动式设计、装配式建造、综合能源规划、能源管理、绿色交通、海绵城市等一系列技术策略。
其中建筑能耗通过被动式及主动式降碳技术,比如高性能外围护、免费供冷、遮阳、采光、地源热泵等可以在最新的72节能国标基准上减少15%能耗。
推荐使用集中式地源热泵+冷水机组的组合式能源站方案,提供园区的空调冷热水以及生活热水,综合能效较高,与常规能源相比每年减少约300吨CO2排放。
同时木结构建筑更容易实现装配式,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60%,可以大大算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阶段碳排放。
在零碳校园中,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此我们提出了四点设计理念,尽量减少校园交通碳排放。
-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通过行道树、人行道设计营造良好的步行体验以及绿色交通网络,充分提高各个区域的可达性。
- 规划非机动车道路以及建筑前场地停放区域,满足自行车的出行需求,鼓励共享单车绿色出行。
- 校园接驳班车实现 100% 电动化,有条件的话在校园内实现接驳班车无人化。
- 立体停车规划,提高充电桩比例,鼓励师生通勤驾驶电动汽车。
4. 挖掘产能
在建筑设计规划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建筑光伏一体化潜能,将所有能源系统、主机放置在地下,扩展屋面可铺设光伏面积,同时利用一些停车棚、光伏走廊等景观设施进一步增加光伏产能量,实现光伏产能覆盖建筑耗能的零能耗策略。
除了光伏产能之外,我们还建议校方充分利用崇明岛的自然风资源,在较为开阔的景观区域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根据气象站数据,崇明岛年平均风速为 3.7 m/s ,秋冬季平均风速在 3.2~3.6 m/s 间,春夏季平均风速在 3.7~4.1m/s 间,风力资源丰富,高于我国风力发电平均水平。同时风力发电可以弥补光伏夜间无法供电的缺陷,适合搭建由光伏和小型分布式风电搭配组成的微电网系统。
除此之外,园区内所有的室外照明路灯、草坪灯都建议使用新能源灯具,比如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等。市场上该类产品可以保证每天6-12小时的照明,在极端天气下电池可以满足连续工作3-7天。
5. 生态景观
本项目以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为主要的海绵城市实现技术措施。雨水在海绵设施中进行蓄存、下渗,从而实现减排、缓排、截污等作用。
-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且有良好的削峰作用。
- 透水铺装
慢行步道采用透水陶瓷砖材料,透水砖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道路面层和路基均采用透水性材质,有效削减道路雨水径流总量。
-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沟底标高比周边地面低20-25cm ,主要布置在绿化面积较小、地下管线较多区域。下沉式绿地内设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低于周边地面 510cm ,高于下沉式绿地沟底 15cm 。
6. 低碳运维
在校园运行过程中制定废弃物排放管理方案,保证建筑垃圾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回收。
据相关文献不完全统计,校园内餐厨湿垃圾占生活垃圾的70%以上,所以建议校园食堂采购相关的好氧堆肥器,可以将每日的湿垃圾进行就地堆肥处理,并将生产出来的肥料用于校园农场,实现食物可循环利用。
碳中和的实现相比于在设计阶段采用各种高端技术,运维阶段的低碳管理更为重要。
我们建议搭建校园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日常运营的管理、监控、统计、分析,整合建筑BA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碳管理平台以及学生个人的碳账户,实现数据互通,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低碳意识,提升运营方的低碳运维能力,为校园实现碳中和提供有效抓手。
同时建议校方组建低碳管理小组,确保校园日常经营期间碳排放盘查工作、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定期对外披露校园的碳排放情况,用于复盘指导下一阶段的减排工作。
本文效果图版权归马溯设计所有,文章归朗绿科技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给交大学子点赞